平面图说明


艾尔·阿玛尔纳(El-image/amarna)

艾尔·阿玛尔纳在古埃及语中叫“埃赫塔吞”(Akhetaten),意为“太阳圆盘的地平线”,是18王朝一个短命的都城。国王埃赫那吞实行宗教改革后,迁都到这里,把它作为新宗教的圣地。根据他界碑上的铭文所说,是“神为他自己挑选该地的。”

城市复原图

阿玛尔纳位于尼罗河东岸的凹地,在格贝尔·阿布·费达(Gebel Abu Feda)的丛山的北边,从地形上看,是一片新月状平原,特别像象形文字中的“地平线”一字,所以也有学者说这是埃赫那吞选择它作为新都所在地的原因。

埃赫那吞竖立了一系列的界碑划定他的新都的范围,这些界碑分布在尼罗河的两岸。在西岸,最北边的界碑在图那·艾尔-格贝尔,叫做界碑A;在东岸,最北边的界碑临近艾尔·什克·萨易德(El Sheikh Sa'id)的墓地,叫做第十界碑。

阿玛尔纳长约10公里,东西约5公里,低于地平线5米。除了河边一条狭窄的可耕地之外,阿玛尔纳城完全为为悬崖峭壁所环绕,只有个别地方有干河谷可以通过。但在河对面有一块20公里长的肥沃土地,它可以成为阿玛尔纳城的农地或王家御苑,也在埃赫那吞的14块界碑界定的范围内。阿玛尔纳城的总面积是290平方公里。城区为带状,沿尼罗河东岸延伸,时时为横穿过来的干河谷所截断,但总体来说是延续的,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一个防御性建筑。估计整个建筑面积约为1100英亩,但这并不包括未发掘的部分,更实际些的数字应为3000英亩,要知道奥瑞良城墙内的罗马城也不过3500英亩。

城市平面图

阿玛尔纳成的中心部分集中在临近尼罗河之处。该城最重要的部分有:“大神庙”,即“阿吞”神的神庙;“大宫殿”,即政府所在地。“大宫殿”主要由以下各部分组成:“政府部门”,由一系列石头建造的庭院和立柱大厅组成;“后宫”及邻近的仆人区;所谓的“加冕厅”。埃赫那吞及其家眷的住所与“大宫殿”只有一路之隔,一座桥把二者连接起来。在埃赫那吞居所附近有一所“文献室”,1887年,就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“阿玛尔纳书信”,即18王朝的国王阿蒙霍太普三世、埃赫那吞和图坦卡蒙与当时叙利亚、巴勒斯坦、美索布达米亚、小亚各国国王之间的外交书信。政府驻地的南边和北边环绕着私人住宅、作坊等。

国王本人至少有5处王宫,从北边的大王宫到两个阿吞神庙旁的小王宫。在城中心发现了4个神庙,整个城市中还有许多的神祠、房屋和其他建筑。此外还有作坊、警署等等。

整个阿玛尔纳城只有行政区和市中心部分的建筑是规则的,其他部分似乎是零零碎碎、各建各的。贵族豪宅的周围是仆人们寒酸的小屋。但总体上看城市还是有一定的规划,有三条南北大道,若干东西街道与之交错。德国发掘者称东边的大道为“高级祭司街”,它有50米宽,但和其他道路一样,这条街也没有铺砖石。中间的南北大道宽约40米,位于城中心,现称为“国王之路”,是通往王宫和神庙的。城市的格状布局在某种程度上被一些死胡同破坏了,这些胡同的尽头是杂乱的房屋。

人们把城中发现的500间房屋作为样品进行分析,从中可以划分出8种不同类型的居住地,分别属于3个不同阶层的居民。最下层居民占人口总数的54%~59%,住在4种房屋中,居住条件明显拥挤简陋。中间阶层占34%~37%,住在3种房屋中,相对而言已有一个较舒适的生活条件。上层占7%~9%,住在宽敞的房屋或官邸内,周围是一片开阔地,几码远处是作坊、马厩、谷仓,甚至还有花园,通常还有几间仆人住的小屋。

官邸中最典型的是宰相那赫特的住宅,屋子本身的面积就有85平方英尺,一角还有一个凸出30英尺的门廊,光一层就有30个房间,它同样也是三居室的布局,北边3个房间有一个12米长的走廊,供公共使用。大厅的中心部分是私人生活区,有时用于公共活动,后面是房屋主人及其家眷居住的内室。一个中产者的住宅基本上就是这个模式的缩小版。

在阿玛尔纳凹地最南端附近是一个叫做玛露-阿吞(Maru-Aten)的建筑群,有湖,湖心岛上有亭子,周围曾种植鲜花,甬道用彩绘装饰。在凹地的北端是“北宫”,也可能还有另一个王室居住地。

阿玛尔纳的官员在平原周围的峭壁上为自己建造石窟墓。除了底比斯和萨卡拉,阿玛尔纳是最重要的墓地。埃赫那吞为自己和家人选择的墓地是距阿布·哈沙·艾尔-巴哈里(Abu Hasah El-Bahri)干河谷入口6公里的一个峡谷。

本页所载图片摘自http://www.image/amarna3d.com/http://www.mcdonald.cam.ac.uk/

关联信息:
8埃赫那吞
8纳菲尔蒂蒂
8图坦哈蒙

--**-- Copyright © 2000-2021 Hyde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--**--